胶东在线7月17日讯(记者 栾雪 通讯员 李成修 王婧)在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科门诊中,常有年轻女性困惑地描述自己的状况:“月经总是推迟,脸上反复长痘痘,体重也莫名增加,明明吃得不多却瘦不下来。” 这些看似零散的症状,可能指向一个共同的健康问题 —— 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,而其中约 70% 的患者还伴随着一个 “隐形推手”—— 胰岛素抵抗。
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,以排卵异常、高雄激素表现(如多毛、痤疮)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。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指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,导致胰岛素不能有效促进葡萄糖吸收利用,身体为了维持血糖稳定,会分泌更多胰岛素,形成高胰岛素血症。
这两种问题常常 “结伴而行”。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科主治医师王芸介绍,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卵巢分泌过多雄激素,加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,如月经紊乱、多毛等;反过来,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内的激素紊乱又会进一步加剧胰岛素抵抗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生殖健康,还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科学管理:打破循环的 “三板斧”
1.饮食调整:饮食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基础。建议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(如白米饭、白面包、甜点)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,如全谷物、蔬菜、低糖水果等,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;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,如鸡蛋、瘦肉、鱼虾、豆类等,有助于增强饱腹感,稳定血糖;控制脂肪摄入,选择橄榄油、坚果等健康脂肪,避免反式脂肪和过多饱和脂肪。
此外,规律进餐也很重要,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,让血糖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。
2.运动干预:
规律的运动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。建议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这些运动可以有效消耗能量,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;同时,适当加入力量训练,增加肌肉量,因为肌肉细胞是利用葡萄糖的 “主力军”,肌肉量增加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。
运动要循序渐进,避免过度疲劳,关键是养成长期坚持的习惯。
3. 认知行为
认知行为干预是生活方式干预中常用的心理学方法,有助于患者设定现实的体重目标,改变对身体形象的负面看法,提高自我监测、控制热卡摄入等的能力。
需要注意的是,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,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。
月经周期调整:重建内分泌平衡
月经周期紊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困扰之一,长期不规律的月经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可能增加子宫内膜健康风险。调整月经周期需根据患者是否有生育需求采取不同策略:
无生育需求者: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短效口服避孕药,它既能调节月经周期,又能降低雄激素水平,改善痤疮、多毛等症状。对于不适合使用避孕药的患者,也可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,定期补充孕激素,促使子宫内膜脱落,避免长期增生。
有生育需求者:在改善胰岛素抵抗、调整激素水平的基础上,可使用促排卵药物诱导排卵,恢复规律月经,为受孕创造条件。同时,生活方式的调整对月经周期的恢复也至关重要,部分患者通过减重、改善胰岛素抵抗后,月经可自行恢复规律。
子宫内膜保护:降低长期健康风险?
长期排卵异常会导致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,缺乏孕激素拮抗,易引发子宫内膜增生,甚至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。
保持规律月经:这是保护子宫内膜最核心的措施,通过上述月经周期调整方法,确保至少每 40-60 天有一次月经来潮,避免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。
定期检查: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妇科超声检查,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,若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厚或回声不均,需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。
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会加重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风险,通过合理饮食、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、改善胰岛素抵抗,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能性。
王芸提醒: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虽然复杂,但并非无法管理。通过科学的饮食、规律的运动、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长期的健康管理,大多数患者都能有效改善症状,降低并发症风险,回归正常的生活和生育轨道。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,及时就医,主动干预,是解开这个“代谢谜题” 的关键。
扫码回看直播

责任编辑:栾雪